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

    泱泱天大风,谁知生此洞。
    古剑劈山开,千年不合缝。
    我身伛偻入,风迎更风送。
    折腰非为米,缩脰岂畏冻。
    偶作謦欬声,一时答者众。
    䃂散非扣钟,弇郁类裂瓮。
    奥草挂绵络,阴冰凝螮蝀。
    游毕再登高,出洞如出梦。
    一筇偃又竖,两目阑复纵。
    远山亦献媚,横陈怪石供。
    仙鹤不可招,明月犹堪弄。
    底事急归来,云湿衣裳重。

  • 沙沟

    沙沟日影烟朦胧,隐隐黄河出树中。
    刚卷车帘还放下,太阳力薄不胜风。

  • 题柳如是画像

    生绡一幅红妆影,玉貌珠冠方绮领。眼波如月照人间,欲夺鸾篦须绝顶。

    怀刺黄门悔误投,遗珠草草尚书收。党人碑上无双士,夫婿班中第一流。

    绛云楼阁起三层,红豆花枝枯复生。班管自称诗弟子,佛香同事古先生。

    勾栏院大朝廷小,红粉情多青史轻。扁舟同过黄天荡,梁家有个青楼样。

    金鼓亲提妾亦能,争奈江南不出将。一朝九庙烟尘起,手握绳刀劝公死。

    百年此际曷归乎?万论如今都定矣。可惜尚书寿正长,丹青攘与柳枝娘。

  • 湖上杂诗

    烟霞石屋两平章,渡水穿花趁夕阳。
    万片绿云春一点,布裙红出采茶娘。

  • 过柴桑乱峰中,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

    先生容易醉,偶尔石上眠。
    谁知一拳石,艳传千百年。
    金床玉几世恒有,眠者一过人知否?不如此石占桑,胜立穹碑万丈长。

  • 哭襄勤伯鄂公

    听筑长围几万重,将军匹马独临戎。天山扫雪兵犹战,青海啼乌帐已空。

    拜表泪流秋草上,弯弓弦断夕阳中。男儿欲报君恩重,死到沙场是善终。

  • 春晴

    今岁天公大有情,一冬无雪又春晴。
    红梅但觉飞香久,绿草何曾借雨生。
    双燕翅如迎晓日,百花心更望清明。
    风光如此须行乐,莫管头颅白几茎。

  • 岘山

    浮生几载青山酒,名士常为万古愁。
    双泪偶挥羊太傅,一碑如补晋春秋。
    楼传黄鹤仙何在,佩解明珠水自流。
    今日敬儿天下满,襄阳片石若为留。

  • 谢太傅祠

    一笑翩然载酒行,东山女妓亦苍生。
    能支江左偏安局,难遣中年以后情。
    花下残棋儿破敌,镫前老泪客弹筝。
    荒祠隔叶黄鹂语,犹似当初丝竹声。

  • 古意

    霍将军,年十八,带刀上殿穿罗袜。
    鵕鸃冠上水晶珠,绣镼傱傱永巷趋。
    手挟金丸弹落日,口含鸡舌说兵书。
    汉家烽火交河北,纷纷老将多飘没。
    不是深宫蹴鞠人,难消天子忧边色。
    元戎首领出都门,觼軜新裁稳称身。
    双瞳凉入天山雪,一剑横磨瀚海云。
    花门小箭试雕弓,射落天狼下碧空。
    瓯脱尘沙如扫电,龙庭草木尽惊风。
    捷书夜向甘泉报,单于面缚临洮道。
    胡妇从旁更有情,胭脂画得将军貌。
    策动太庙好威仪,朱鹭青阳几度吹。
    君王亲解黄金甲,翁主争调白玉巵。
    风云色旁衣冠动,日月光从掌中移。
    闺中少妇晓霞妆,听唱刀环喜欲狂。
    镌金刻石归青海,吹竹弹丝进洞房。
    为郎手扑兜鍪土,一阵余寒塞上霜。
    明朝有诏颁宫女,片片桃花能解语。
    半是宫妆半外妆,甲兵洗尽巫山雨。

  • 十一月十三日冷水步夜起玩月

    霜月两澄鲜,孤篷夜悄然。
    自携双鬓雪,独对一江烟。
    僵树立如铁,寒星摇满天。
    横斜几枝桨,也学榜人眠。

  • 出山词 其二

    出门身在百花前,难免花枝笑独眠。
    南陌马冲红杏雨,竹楼书锁绿杨烟。
    长抛春色偏正月,小住名山合四年。
    薄宦心情江上水,好风吹处便开船。

  • 大树

    繁枝高拂九霄霜,荫屋常生夏日凉。
    叶落每横千亩田,花开曾作六朝香。
    不逢大匠材难用,肯住深山寿更长。
    奇树有人问名字,为言南国老甘棠。

  • 咏史(六首选—)

    东汉耻机权,君子多硁硁。
    悲哉陈与窦,谋疎功不成。
    其时凉州反,有人颁孝经;
    意欲口打贼,贼闻笑不胜。
    虽无补国家,尚未远人情。
    一变至南宋,佛行而儒名。
    希哲学主静,人死不闻声。
    魏公败符离,自夸心学精,
    杀人三十万,於心不曾惊。
    似此称理学,何处托生灵。
    呜呼孔与孟,九泉涕沾缨。

  • 游黄山记

      癸卯四月二日,余游白岳毕,遂浴黄山之汤泉。泉甘且冽,在悬崖之下。夕宿慈光寺。

      次早,僧告曰:“从此山径仄险,虽兜笼不能容。公步行良苦,幸有土人惯负客者,号海马,可用也。”引五六壮佼者来,俱手数丈布。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?初犹自强,至惫甚,乃缚跨其背。于是且步且负各半。行至云巢,路绝矣,蹑木梯而上,万峰刺天,慈光寺已落釜底。是夕至文殊院宿焉。

      天雨寒甚,端午犹披重裘拥火。云走入夺舍,顷刻混沌,两人坐,辨声而已。散后,步至立雪台,有古松根生于东,身仆于西,头向于南,穿入石中,裂出石外。石似活,似中空,故能伏匿其中,而与之相化。又似畏天,不敢上长,大十围,高无二尺也。他松类是者多,不可胜记。晚,云气更清,诸峰如儿孙俯伏。黄山有前、后海之名,左右视,两海并见。

      次日,从台左折而下,过百步云梯,路又绝矣。忽见一石如大鳌鱼,张其口。不得已走入鱼口中,穿腹出背,别是一天。登丹台,上光明顶,与莲花、天都二峰为三鼎足,高相峙。天风撼人,不可立。幸松针铺地二尺厚,甚软,可坐。晚至狮林寺宿矣。趁日未落,登始信峰。峰有三,远望两峰尖峙,逼视之,尚有一峰隐身落后。峰高且险,下临无底之溪,余立其巅,垂趾二分在外。僧惧,挽之。余笑谓:“坠亦无妨。”问:“何也?”曰:“溪无底,则人坠当亦无底,飘飘然知泊何所?纵有底,亦须许久方到,尽可须臾求活。”僧人笑。

      次日,登大小清凉台。台下峰如笔,如矢,如笋,如竹林,如刀戟,如船上桅,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。食顷,有白练绕树,僧喜告曰:“此云铺海也。”初濛濛然,镕银散绵,良久浑成一片。青山群露角尖,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。俄而离散,则万峰簇簇,仍还原形。余坐松顶,苦日炙,忽有片云起为荫遮。方知云有高下,迥非一族。薄暮,往西海门观落日,草高于人,路又绝矣。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。东峰屏列,西峰插地怒起,中间鹘突数十峰,类天台琼台。红日将坠,峰以首承之,似吞似捧。余不能冠,被风掀落;不能袜,被水沃透;不敢杖,动陷软沙;不敢仰,虑石崩压。左顾右睨,前探后瞩,恨不能化千亿身,逐峰皆到。当“海马”负时,捷若猱猿,冲突急走,千万山亦学人奔,状如潮涌。俯视深阬、怪峰,在脚底相待。倘一失足,不堪置想。然事已至此,惴栗无益。若禁缓之,自觉无勇。不得已,托孤寄命,凭渠所往,党此身便已羽化。《淮南子》有“胆为云”之说,信然。

      初九日,从天柱峰后转下,过白沙矼,至云谷,家人以肩舆相迎。计步行五十余里,入山凡七日。

  • 湖上杂诗

    桃花吹落沓难寻,人为来迟惜不禁。
    我道此来迟更好,想花心比见花深。

  • 范希文

    黄阁风裁第一清,宋朝名相半书生。
    西边经略成何事,尚劝横渠莫论兵。

  • 卓笔峰

    孤峰卓立久离尘,四面风雨自有神。
    绝地通天一支笔,请看依傍是何人!

  • 遣兴杂诗

    小步闲拖六尺藤,空山来往健如僧。
    栽花忙处儿呼饭,夜读深时妾屏灯。

  • 古意

    妾自梦香闺,忘郎在远道。
    不惯别离情,回身向空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