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长歌行

    燕燕尾涎涎,横穿乞巧楼,低入吹笙院,鸭鸭觜唼唼,朝浮杜若洲,暮宿芦花夹。
    嗟尔自适天地间,将俦命侣意甚闲。
    我今独何为,一笑乃尔悭!世上悲欢亦偶然,何时烂醉锦江边?人归华表三千岁,春入箜篌十四弦。

  • 海棠歌

    我初入蜀鬓未霜,南充樊亭看海棠;当时已谓目未睹,岂知更有碧鸡坊。
    碧鸡海棠天下绝,枝枝似染猩猩血;蜀姬艳妆肯让人,花前顿觉无颜色。
    扁舟东下八千里,桃李真成仆奴尔。
    若使海棠根可移,扬州芍药应羞死。
    风雨春残杜鹃哭,夜夜寒衾梦还蜀。
    何从乞得不死方,更看千年未为足。

  • 梦至洛中观牡丹繁丽溢目觉而有赋

    两京初驾小羊车,憔悴江湖岁月赊。
    老去已忘天下事,梦中犹看洛阳花。
    妖魂艳骨千年在,朱弹金鞭一笑哗。
    寄语毡裘莫痴绝,祁连还汝旧风沙。

  • 三峡歌

    十二巫山见九峰,船头彩翠满秋空。
    朝云暮雨浑虚语,一夜猿啼明月中。

  • 梦韩无咎如在京口时既觉枕上作短歌

    隆兴之初客江皁,连榱结驷皆贤豪。
    坐中吴咎我所畏,日夜酬倡兼诗骚。
    有时赠我玉具剑,间亦报之金错刀。
    旧游忽堕五更梦,举首但觉铁瓮高。
    樽前美人亦黄土,吾辈鬼录将安逃?
    死生一诀信已矣,所恨膏火常煎熬。
    平生不爱葱岭话,方术亦陋葛与陶;
    但当东归弃百事,烂醉海上观云涛。

  • 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

    服役无人自炷香,狸奴乃肯伴禅房。
    书眠共藉床敷暖,夜坐同闻漏鼓长。
    贾勇遂能空鼠穴,策勋何止履胡肠。
    鱼餮虽薄真无媿,不向花间捕蝶忙。

  •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

    我昔学诗未有得,残余未免从人乞。
    力孱气馁心自知,妄取虚名有惭色。
    四十从戎驻南郑,酣宴军中夜连日。
    打球筑场一千步,阅马列厩三万匹。
    华灯纵博声满楼,宝钗艳舞光照席。
    琵琶弦急冰雹乱,羯鼓手匀风雨疾。
    诗家三昧忽见前,屈贾在眼元历历。
    天机云锦用在我,翦裁妙处非刀尺。
    世间才杰固不乏,秋毫未合天地隔。
    放翁老死何足论,广陵散绝还堪惜。

  • 书巢记

      陆子既老且病,犹不置读书,名其室曰书巢。客有问曰:“鹊巢于木,巢之远人者;燕巢于梁,巢之袭人者。凤之巢,人瑞之;枭之巢,人覆之。雀不能巢,或夺燕巢,巢之暴者也;鸠不能巢,伺鹊育雏而去,则居其巢,巢之拙者也。上古有有巢氏,是为未有宫室之巢。尧民之病水者,上而为巢,是为避害之巢。前世大山穷谷中,有学道之士,栖木若巢,是为隐居之巢。近时饮家者流,或登木杪,酣醉叫呼,则又为狂士之巢。今子幸有屋以居,牖户墙垣,犹之比屋也,而谓之巢,何耶?”

      陆子曰:“子之辞辩矣,顾未入吾室。吾室之内,或栖于椟,或陈于前,或枕藉于床,俯仰四顾,无非书者。吾饮食起居,疾痛呻吟,悲忧愤叹,未尝不与书俱。宾客不至,妻子不觌,而风雨雷雹之变,有不知也。间有意欲起,而乱书围之,如积槁枝,或至不得行,辄自笑曰:‘此非吾所谓巢者邪。’”乃引客就观之。客始不能入,既入又不能出,乃亦大笑曰:“信乎其似巢也。”客去,陆子叹曰:“天下之事,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,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。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,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,可乎?”因书以自警。淳熙九年九月三日,甫里陆某务观记。

  • 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降臣获靓圣功辄献歌咏

    捷书皆应睿谋期,十万曾无一镞遗。
    汉武惭夸朔方地,周宣休道太原师。
    威加塞外寒来早,恩入河源冻合迟。
    听取满城歌舞曲,凉州声韵喜参差。

  • 琴曲歌辞。别鹤

    分飞共所从,六翮势摧风。声断碧云外,影孤明月中。
    青田归路远,月桂旧巢空。矫翼知何处,天涯不可穷。

  •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

    捧诏汀洲去,全家羽翼飞。喜抛新锦帐,荣借旧朱衣。
    且免材为累,何妨拙有机。宋株聊自守,鲁酒怕旁围。
    清尚宁无素,光阴亦未晞。一杯宽幕席,五字弄珠玑。
    越浦黄柑嫩,吴溪紫蟹肥。平生江海志,佩得左鱼归。

  • 李长吉歌诗叙

      太和五年十月中,半夜时,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,牧曰:“必有异,亟取火来!”及发之,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,曰:“我亡友李贺,元和中,义爱甚厚,日夕相与起居饮食。贺且死,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,离为四编,凡二百三十三首。数年来东西南北,良为已失去;今夕醉解,不复得寐,即阅理箧帙,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。思理往事,凡与贺话言嬉游,一处所,一物候,一日一夕,一觞一饭,显显然无有忘弃者,不觉出涕。贺复无家室子弟,得以给养恤问。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!子厚于我,与我为贺序,尽道其所来由,亦少解我意。”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,明日就公谢,且曰“世谓贺才绝出于前”让。居数日,牧深惟公曰“公于诗为深妙奇博,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。今实叙贺不让,必不能当公意,如何?”复就谢,极道所不敢叙贺。公曰:“子固若是,是当慢我。”牧因不敢复辞,勉为贺叙,终甚惭。

      贺,唐皇诸孙,字长吉。元和中,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。云烟绵联,不足为其态也;水之迢迢,不足为其情也;春之盎盎,不足为其和也;秋之明洁,不足为其格也;风樯阵马,不足为其勇也;瓦棺篆鼎,不足为其古也;时花美女,不足为其色也;荒国陊殿,梗莽邱垄,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;鲸呿鳌掷,牛鬼蛇神,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。盖骚之苗裔,理虽不及,辞或过之。骚有感怨刺怼,言及君臣理乱,时有以激发人意。乃贺所为,得无有是?贺能探寻前事,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,如金铜仙人辞汉歌、补梁庾肩吾宫体谣。求取情状,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,亦殊不能知之。贺生二十七年死矣!世皆曰:使贺且未死,少加以理,奴仆命骚可也。贺死后凡十有五年,京兆杜牧为其叙。

  • 渔父

    白发沧浪上,全忘是与非。
    秋潭垂钓去,夜月叩船归。
    烟影侵芦岸,潮痕在竹扉。
    终年狎鸥鸟,来去且无机。

  • 登楼歌

    聊上君兮高楼,飞甍鳞次兮在下。
    俯十二兮通衢, 绿槐参差兮车马。
    却瞻兮龙首,前眺兮宜春。
    王畿郁兮千里,山河壮兮咸秦。
    舍人下兮青宫, 据胡床兮书空。
    执戟疲于下位,老夫好隐兮墙东。
    亦幸有张伯英草圣兮龙腾虬跃,摆长云兮捩回风。
    琥珀酒兮雕胡饭,君不御兮日将晚。
    秋风兮吹衣, 夕鸟兮争返。
    孤砧发兮东城,林薄暮兮蝉声远。
    时不可兮再得,君何为兮偃蹇。

  •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

    石窌恩荣重,金吾车骑盛。
    将朝每赠言,入室还相敬。
    叠鼓秋城动,悬旌寒日映。
    不言长不归,环佩犹将听。

  • 鱼山神女祠歌·迎神

    坎坎击鼓,鱼山之下。
    吹洞箫,望极浦。
    女巫进, 纷屡舞。
    陈瑶席,湛清酤。
    风凄凄兮夜雨,
    不知神之来兮不来,
    使我心兮苦复苦。

  • 双黄鹄歌送别

    天路来兮双黄鹄,云上飞兮水上宿,抚翼和鸣整羽族。
    不得已,忽分飞,家在玉京朝紫微,主人临水送将归。
    悲笳嘹唳垂舞衣,宾欲散兮复相依。
    几往返兮极浦,尚裴回兮落晖。
    岸上火兮相迎,将夜入兮边城。
    鞍马归兮佳人散,怅离忧兮独含情。

  •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

    上客能论道,吾生学养蒙。贫交世情外,才子古人中。
    冠上方簪豸,车边已画熊。拂衣迎五马,垂手凭双童。
    花醥和松屑,茶香透竹丛。薄霜澄夜月,残雪带春风。
    古壁苍苔黑,寒山远烧红。眼看东候别,心事北川同。
    为学轻先辈,何能访老翁。欲知今日后,不乐为车公。

  • 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

    晚下兮紫微,怅尘事兮多违。
    驻马兮双树,望青山兮不归。

  • 山水论

      凡画山水,意在笔先。丈山尺树,寸马分人。远人无目,远树无枝。远山无石,隐隐如眉;远水无波,高与云齐。此是诀也。

      凡画山水,平夷顶尖者巅,峭峻相连者崖,悬石者岩,形圆者峦,路通者川。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,两山夹水名为涧也,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,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。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。

      观者先看气象,后辨清浊。定宾主之朝揖,列群峰之威仪,多则乱,少则慢,不多不少,要分远近。远山不得连近山,远水不得连近水。山腰掩抱,寺舍可安;断岸坂堤,小桥小置。有路处则林木,岸绝处则古渡,水断处则烟树,水阔处则征帆,林密处居舍。临岩古木,根断而缠藤;临流石岸,欹奇而水痕。

      凡画林木,远者疏平,近者高密,有叶者枝嫩柔,无叶者枝硬劲。松皮如鳞,柏皮缠身。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,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。古木节多而半死,寒林扶疏而萧森。

      有雨不分天地,不辨东西。有风无雨,只看树枝。有雨无风,树头低压,行人伞笠,渔父蓑衣。雨霁则云收天碧,薄雾霏微,山添翠润,日近斜晖。

      早景则千山欲晓,雾霭微微,朦胧残月,气色昏迷。晚景则山衔红日,帆卷江渚,路行人急,半掩柴扉。

      春景则雾锁烟笼,长烟引素,水如蓝染,山色渐清。夏景则古木蔽天,绿水无波,穿云瀑布,近水幽亭。秋景则天如水色,簇簇幽林,雁鸿秋水,芦岛沙汀。冬景则借地为雪,樵者负薪,渔舟倚岸,水浅沙平。凡画山水,须按四时。或曰烟笼雾锁,或曰楚岫云归,或曰秋天晓霁,或曰古冢断碑,或曰洞庭春色,或曰路荒人迷。如此之类,谓之画题。

      山头不得一样,树头不得一般。山籍树而为衣,树籍山而为骨。树不可繁,要见山之秀丽;山不可乱,须显山之精神。能如此者,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。